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对社会发展大有助益
近日,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专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介绍中指出,2021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到91.4%,比2012年从整体上看提高了6.4个百分点,其中,中西部高中教育毛入学率的提升幅度最大,有10个省份的毛入学率十年来平均提高了17.02个百分点,有的省份提高了接近30个百分点,明显缩小了区域发展差距。
高中阶段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长足进步。2019年,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提出2035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目标,将其定位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并在文件中确立了“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战略任务。“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主题,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际遇。
高中教育全面普及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面对新时代“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历史任务,需要澄清教育普及观,深化对“全面普及”本质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指数量和覆盖面层面,而且指质量和理念层面;不仅指教育内部而言,而且指对社会发展而言。从教育内部视角而言,“全面普及”不仅指向高中阶段教育的数量、质量、结构、公平及效率等多维度和整体性改善,而且指向高中阶段教育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体系制度等全方位的转变。从社会发展视角而言,“全面普及”对整体提升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整体水平和国家竞争力等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
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中的一个重点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问题。高中阶段教育属于中等教育的高级阶段,由高中(包括普通高中和成人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构成。目前,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是“双轨运行”,普通高中更多面向升学,而中等职业教育更多走向就业。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打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这种“双轨运行”的状态,搭建高中阶段教育的“立交桥”,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高中阶段教育供给结构,整体提升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成为重要和紧迫的政策议题。在“全面普及”的新时代,高中阶段教育应该走高质量普及之路。这对于普通高中而言,意味着要进一步增强办学特色、进一步优化办学理念、进一步提高师资和生源质量。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则意味着要进一步提高中职院校办学方向和发展重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联度和匹配度,进一步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和办学质量。
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中的另一个重点是要处理好重点问题与一般问题的关系。“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不意味着在所有问题上均平均用力,而需要花大力气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全面普及的过程中,需要对“四类地区”“三类人群”和“两个突出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四类地区指的是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这些地区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底部”;三类人群指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保障这些群体的受教育权利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两个突出问题是指中西部地区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相对较高、职业教育招生比例相对下降。在解决这些重要问题的过程中,既需要“政府主导,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政府责任和作用,也需要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协调。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对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推动职业社会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高中阶段教育的努力重点是进一步促进内涵式、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并继续加大对重点地域和重点人群予以倾斜支持,在如期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向有质量的普及迈进,共同构筑全面、协调、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高中阶段教育生态格局。
(作者:高耀,系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宫江涛]
免责声明:华夏商网转载的信息,目的在于传播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与法制与社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